逗蟹网 > 手游攻略 > 美军航母疑似核泄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美军航母疑似核泄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2023-04-19 15:06:18

美军士兵爆料,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里根”号发生核泄漏,而且至今未能解决泄漏问题。这起核泄漏发生在今年二月份,然而直到现在仍未解决核泄漏,有媒体称这或将会影响“里根”号航母的战备。核泄漏是否严重?目前相关信息被美国海军严格封锁,这些舰员的家人也只是接到了“无害核泄漏”的说法。美军历史上服役了很多核动力舰艇,核泄漏事故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按照此前美军核泄漏事故的处理方法来看,“里根”号现在这样的处理,一般是出现了冷却水泄漏的情况,这些泄漏的冷却水带有核辐射。
美军航母疑似核泄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本文大约2000字,阅读需要4分半钟,欢迎评论和转发)

美军士兵爆料,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里根”号发生核泄漏,而且至今未能解决泄漏问题。

这起核泄漏发生在今年二月份,然而直到现在仍未解决核泄漏,有媒体称这或将会影响“里根”号航母的战备。

在我看来,这起事件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点:

核泄漏是否严重?

在这位名叫Alex H(已经证实在“里根”上有一位名叫Alex Hutchins的舰员)的推特用户爆料中称,“里根”号早在2月份就已经出现核泄漏。

按照他的描述,已经有舰员(可能是他本人)出现了恶心、呕吐和全身酸痛的症状。

这是核辐射造成的典型症状,显然“里根”号核动力航母上发生的泄漏事故,已经开始对舰员身体状况造成影响。

爆料中说,当核泄漏事故发生以后,核安全专家很快就抵达“里根”号航母,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泄漏问题。

目前相关信息被美国海军严格封锁,这些舰员的家人也只是接到了“无害核泄漏”的说法。

那么关键问题在于,“里根”号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是否严重?

在这位舰员的爆料中提到,核安全专家抵达“里根”号以后,让他们进行持续一个月地监测核辐射值。

美军历史上服役了很多核动力舰艇,核泄漏事故的经验也比较丰富。

按照此前美军核泄漏事故的处理方法来看,“里根”号现在这样的处理,一般是出现了冷却水泄漏的情况,这些泄漏的冷却水带有核辐射。

“里根”号航母使用的是压水堆,第一回路中的水直接接触核燃料棒,带有强烈的核辐射,不排除是这里出现了问题。

而大致判断核泄漏的情况以后,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从舰员安全角度出发,考虑到已经有舰员出现症状,那么这次的泄漏说起来也算是比较严重的事故。

但美军一向有不把士兵安全放在眼里的传统,就如同这位舰员爆料的那样,泄漏一个多月了,美军仍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从“里根”号这艘船的角度来说,以美军的标准来看,这次的泄漏算不上严重。

是否会影响美军战备?

“里根”号是美国第七舰队的主力航母,现在“里根”号出现了泄漏事故,是否会影响美国海军接下来的战备?

短期之内,“里根”号显然无法执行任务,不过这暂时也不会影响美军在西太的战备情况。

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里根”号就返回了日本的横须贺港,进行长达半年的休整,计划上是一直持续到今年5月或者6月。

现在部署在西太地区的美国航母,除了“里根”号以外,还有一艘“尼米兹”号,后者目前正在东海以东海域航行。

可以这么理解,目前在西太“值班”的,是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里根”号本来就处于休整状态。

但如果说到了5、6月份,美军还没能解决“里根”号的核泄漏问题,那么美军在西太的战备就会出现问题。

要么让“尼米兹”号超期部署,要么从本土派航母支援,要么干脆出现西太航母空窗期。

不管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美国海军在西太的战备情况。

而且我们还要清楚一个问题,“尼米兹”号作为美国海军现役最老的航母,再过几年就要准备退役,已经来到了服役末期,故障率开始不断增高。

一旦“尼米兹”号出现什么故障,“里根”号又没解决核泄漏问题,美国海军在西太就没有航母可用了。

说句实在话,这样的可能性并不算低。

对我们中国核航母有何警示?

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母大国,而我们中国是刚刚拥有航母没多久的新兴航母国家。

所以美国在航母使用上的经验和教训,都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参考借鉴,学习吸收的。

特别是在我们未来要发展核动力航母的情况下,美国核动力航母使用中,这些和核安全有关的事情,非常具有警示作用。

就比如说这一次的“里根”号泄漏事故,就给了我们2个警示。

第一个警示:不要忽视核安全。

“里根”号对于核安全的态度显然有问题,核泄漏已经发生一个多月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到现在仍然在影响着舰员的安全。

这还是一次看起来不太严重的事故,而且大概率不会恶化升级。

要是一些拖延下去会恶化升级的核安全事故,用“里根”号现在这个态度来处理,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

第二个警示,也是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核动力航母的部署问题。

美国海军有11艘核动力航母,但是他们只能保持3到4艘航母处于部署状态,其他都在维修中。

因为核动力装置高度复杂,而且一旦出现故障或者损坏,修起来也非常麻烦。

所以核动力航母的妥善率要比常规动力航母低一截,没有足够的舰队规模,核动力航母很难维持部署。

要是只有两三艘核动力航母,那全部趴窝不能出动,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这对于我们中国海军来说尤其重要。

因为我们航母数量还不够多,而核动力航母的低妥善率,意味着我们可用航母会进一步减少,这会对我们海军的战斗力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一次“里根”号航母的泄漏事故,究竟会怎样收场,还要看美国海军接下来的处理和应对。

不过我们可以先掏出小本本,关注一下美军这场核安全事故,把前因后果和处理方法都给记录下来,作为一份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美军航母疑似核泄漏相关阅读:

美军秘密文件疑似泄露,美深度介入俄乌冲突超过预想,如何解读?

这次泄密说真的,太过离谱,难以想象这会是蓝星最强武装会犯的低级错误!

更关键一点,此次涉及泄露的机密内容远远不止乌克兰反攻计划。现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美国司法部、中央情报局(CIA)都已进入调查。

据报道,被泄露的情报涉及以下内容:

乌克兰战争相关情报:

战场情况,包括俄乌的部署、伤亡和目标(部分被夸大和篡改);

美国和北约提供的武器和装备清单,包括坦克、机械化车辆、反坦克导弹、无人机和电子战设备;

美国和北约为乌克兰训练的部队具体情况,包括12个作战旅中的9个;

美国和北约为乌克兰制定的反攻计划,包括时间表、目标和策略。

其他情报:

伊朗的核计划,包括其铀浓缩活动、核设施和核协议的遵守情况;

朝鲜的导弹计划,包括其导弹试验、导弹类型和射程;

东方大国的军事能力,包括在台海和南海的军事部署、航母和潜艇及网络战威胁;

其他地区的安全形势,包括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委内瑞拉和索马里等。

据环球网援引美媒4月8日报道,日前,有匿名网友在网上论坛上发布了大量偷拍的政府机密文件照片,文件总量超过60份。

而这些文件的抬头,赫然印着美国国防部的标志与“绝密”的字样——这些机密文件,显然来自五角大楼。

而且,在一些文件上,还印有“FVEF”的字样,意味着这些文件仅能在“五眼联盟”间共享,而这一组织也是美国牵头组建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跨国间谍联盟”。

有意思的是,五角大楼对此事却有些支支吾吾,忙于严查“内鬼”。美国国防部副秘书萨布丽娜仅表示“五角大楼已知悉此事”、“已转交司法部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公开正面回应此事,同时由美方官员警告称,这次泄密将是五眼联盟的“噩梦”,因此本次事件的负面影响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而在这些文件中,包含了大量美国对俄乌冲突的研究与预测。

其中一份文件显示,截止今年3月,俄军已在俄乌冲突中仅有最多1.75万名士兵阵亡,这一数据远低于战争研究所“7万人丧生”的预测,更不用说此前美防长“20万俄军伤亡”的数据,直接打破了西方关于俄军伤亡数字的“神话”;相比之下,报告认为乌军有7.1万士兵死亡,损失远大于俄军——考虑到乌军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有生力量规模都逊于俄军,这一比例并非没有出现的可能性。但截止目前,没有任何美国官员正面证实这一数据的真实性。

此外,这些机密文件还证实了美国正在积极地以“第三方势力”的身份介入俄乌冲突。

另一份文件中展示了乌军当前12个战斗旅的训练时间表,而这批部队中,有多达9个旅、总计大约4.5万人的部队正在接受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的训练。他们预计将装备250辆北约制式坦克和数以百计的机械化车辆,其中当然也包括更多的“海马斯”火箭炮。

据悉,这些部队将于今年四月底之前“准备就绪”——虽然文件中没有提及这些部队的具体部署计划,但预测认为,这些部队将执行泽连斯基此前多次吹嘘过的“春季反攻行动”,乌军可能将在南线和东线发动更进一步的反攻,以洗去巴赫穆特战事失利的“耻辱”。

这些文件中,存在着不少对乌军的“悲观预测”,甚至有文件直言乌军的防空力量“十分糟糕”,使得俄军的战机能够更频繁地出现在空中。

为此,由美学者指出,这次所谓的“泄密事件”可能是俄罗斯黑客的手笔——他指控称,俄罗斯人可能伪造了文件和篡改了真实数据,让公众感到“乌军前景黑暗”,从而实现对西方的舆论反制。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支撑这一指控。

但无论如何,乌军在东线上的失利都是客观存在的——毕竟,当下瓦格纳雇佣兵都已经打到了巴赫穆特的市中心,这场几乎是注定失败的战斗对乌军来说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但如果文件中所说的“乌军正在组建反攻力量”的情况属实,那么在未来几个月内,我们很可能还会看到俄乌战线上发生新的“剧变”。至于战争天平将因此倒向哪一方,目前还不得而知。

相关文章

手机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xxxxx@163.com 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