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4 15:59:49
据近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2022年广东户籍人口达10049.7万人,比2021年增加102.8万人,首次过亿;常住人口为12656.8万人,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在“生孩子”榜单上,广东也位列榜首,连续三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连续五年出生人口数量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育大省”。为何广东吸引人、也留得住人?对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2007年,广东常住总人口数量超过河南,跃居全国第一位,至今已连续保持16年。董玉整表示,广东持续多年常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与多年来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外贸第一大省具有内在关联。
广东连续5年成第一生育大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据近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2022年广东户籍人口达10049.7万人,比2021年增加102.8万人,首次过亿;常住人口为12656.8万人,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在“生孩子”榜单上,广东也位列榜首,连续三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连续五年出生人口数量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育大省”。
为何广东吸引人、也留得住人?数据背后,释放着什么样的社会发展信号?对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
吸引人:
广东是最热门的人口迁入地
2007年,广东常住总人口数量超过河南,跃居全国第一位,至今已连续保持16年。
董玉整表示,广东持续多年常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与多年来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外贸第一大省具有内在关联。
从产业结构来看,广东大力发展多种产业,尤其是外向型产业,客观上需要众多人口。而相对于广东,内地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客观上提供了众多劳动力向广东流入的现实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广东对内地、周边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积极的人口、人才吸引力。
在董玉整看来,广东“吸引人”的根本还在于时代造就出的广东人精神——敢为人先、开放兼容、务时进取、敬业奉献,“这为一批又一批,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大量外地农业转移人口来到广东就业、生活、发展,提供了宽容的社会人文环境和坚实的生存经济基础。”
不过,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数量仍居全国第一,但已比上一年减少了约27万人。
“这与当前全国人口的大环境密切相关。”董玉整说,从人口发展规模的总趋势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低生育率开始成为难以逆转的人口发展趋势。作为流动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省,其流动人口的来源自然受到内在的制约,出现新的挑战。
但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广东仍是最热门的人口迁入地。
今年开年以来,广州因交通客流不断增多,多次“挤”上热搜。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显示,在全国热门迁入地榜单中,广州蝉联全国人口迁入地第一名,广东省也连续2个月霸榜首位,实时迁入广东的人口占比15.2%。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位外出人口,有15位都来到了广东。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广东正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制造业当家,推进高质量发展。”董玉整说,此前因为疫情等因素而留在家乡的农业转移人口,今年陆续来到广东工作,能够有效减缓2023年以及之后几年广东总体人口规模减少的趋势。
留住人:
构建生育友好省和健康强省
2022年,广东省户籍人口首次过亿。成为“新老广”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在人口研究领域,户籍人口增长,是由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两个因素构成。
董玉整认为,广东户籍人口发展速度快,一部分是源于机械增长,即非户籍人口经过户籍管理机构的审核,符合入户条件,从而成为现实的户籍人口。
“这充分说明广东在吸纳人才方面力度越来越大。不仅吸纳高精尖特人才,同时也吸纳大量专业技能人才。”他指出,广东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迫切,通过不断深化户籍服务管理制度,有序、有效、有力扩大户籍人口规模,使得越来越多人愿意留在广东。
此外,户籍人口增长,与自然因素也关联密切——现有的户籍人口通过结婚生育,从而实现户籍人口增长。连续三年,广东都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
人口专家们认为,广东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是因作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很大;其次,广东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正值生育旺盛期的生育人群比例相对较高。
更重要的是,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广东先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得到生育群众肯定的生育政策。受文化历史传统影响,广东人的生育意愿也较强。
还有一项数据值得注意,广东的人口死亡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2022年的死亡率比同期全国平均值要低2.40个千分点。
董玉整说,随着健康广东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卫生强省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广东群众的生育、生命、生活和生产安全健康都得到一定保障,“这也促使着人们更愿意留在广东。”
发展人: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仍将持续
2022年末,广东省城镇人口比例达到74.79%,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9.57个百分点。除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外,广东继续位居全国人口城镇化率的省域之首。
“城镇化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的水平。”董玉整说,广东的人口城镇化率相对较高,体现了其现代化水平相对高于其他省区市。
但是,广东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现象。据有关统计,广东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也较大,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率几乎超过西翼和山区的40%以上。
对此,董玉整强调,我省还要下更大的力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速户籍人口城镇化步伐,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当前广东的人口结构总体水平较好。2022年,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全省常住人口的66.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4个百分点。
“广东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劳动力资源比较充沛,目前社会总抚养比的负担也比较轻。”董玉整说,现有的人口结构,在相对意义上可以满足广东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健康和生态发展的总体需求。从国际经验和国内发展趋势上来看,广东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为广东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不竭的保障。
不过,长远来看,出生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多,都将是人口发展的大概率趋势。近年来,广东劳动年龄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以及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少儿人口占比,已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老年人口占比和人口预期寿命却在逐年增加。
董玉整建议,要客观看待这个趋势,顺势而为,在大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同时,更要牢固树立“全龄友好”的观念,在全人口、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服务过程的整体系统意义上,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推进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也建立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人口服务体系,为广东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口支撑。
【记者】陈伊纯
【作者】 陈伊纯
广东健康头条
广东连续5年成第一生育大省相关阅读:
广东常住与户籍人口“双过亿”背后:人口结构悄然生变,加速迈向“工程师红利”时代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3月30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56.80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90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151美元),增长1.7%。
广东再度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是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预期今年广东常住人口将逐步恢复稳定增长。同时,广东也已连续三年成为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连续五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分析认为,广东一直以来是人口流入大省,从今年以来的情况来看,经济大省对人口流入的吸引力不减。自春节以来,制造业企业招工力度加大,广东人口迁入数量自2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全国首位。
“人口回潮”加速
2022年,广东省自然增长人口42.20万人,自然增长率3.33‰。在全国其他省份中,广东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维持较高水平。
董玉整认为,从已经发布的现有数字来看,广东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为数不多的正向自然的省份之一。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常住人口的组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口流入。
作为外省务工人员输入大省,广东省外流入人口来源地前五省份分别为广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由于2022年广东疫情防控政策持续时间较长,多地外省务工人员回流返乡。
根据2022年手机信令大数据情况,广东手机信号流出量大于流入量。广州自去年10月以来,不同区域相继有疫情发生,后期疫情波及全省大部分地区,且临近年底,部分省外流动人口选择暂时返乡。
不过,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将逐步恢复正常,跨省流动人口将继续选择流入广东。百度迁移数据也反映,2月份以来,广东是全国人口迁入地首位,占全国迁入人口的比重维持在15%左右,广州则多次成为全国热门迁入城市首位。据运营商手机信令大数据显示,2023年1月返乡的跨省流动人口,2月已有84%回流广东。
“从这点来看,广东2022年机械增长人口减少的现象可能会在2023年有一定缓解。”董玉整认为,随着抗击疫情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广东也坚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制造业,仍然需要大批劳动人口。这为继续吸引内地人员来粤务工提供了新的机遇。
董玉整建议,广东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劳动人口,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定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主动出手,务求实效,切实做好产业布局、产业振兴工作,此外,在公共服务方面,广东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和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劳动人口吸引力,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口支撑。
在这一大的背景下,董玉整观察到,今年春节还没结束,广东多个市已经主动出击到内地的省市招工,加强对接。
劳动力流向新兴产业
在广东庞大的1.26亿人口背后,一些结构性的变化更值得关注。
当前,广东正从“人口红利”加快向“工程师红利”转变,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以深圳为例,截至2021年底,其技能人才总数达398.5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43.26万人,占比提升至35.9%。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副教授李萍观察到,近年来广东的流入人口结构呈年轻化趋势,吸引到的大多数是在年龄、技术、技能等方面占优势的劳动者。“这跟当前广东产业当中出现大量新兴产业、更加需要优质劳动力高度相关。”
今年春节后,广东人力资源市场技能人才求人倍率超过2.0,比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在各地招聘会上,研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岗位需求较大,招聘平均薪资水平较往年也有所上涨。
广东多次释放对人才的重视信号。《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广东将全面取消除个别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基本实现人口自由落户。
城市继续降低落户门槛成为趋势,比如从本科的学历要求,放宽至技能等级的要求。而从珠三角城市群来看,推行城市群内开放户籍准入互认也是未来落户政策的重要方向。
李萍还认为,目前广东人口在区域内流动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港澳地区的劳动者到广深等城市就业的情况越来越频繁,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从地区分布上看,广东的常住人口结构失衡的现状也值得重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珠三角9市占全省人口比例超6成,以人口净流入为主;粤东西北地区占全省人口比例近4成,但长期处于人口净流出。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开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进行部署,并推出“1+14+15”政策体系,涵盖资金、平台、对口帮扶、收益分享指引等关键问题。
董玉整认为,当前广东正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从长期来看改变人口地区结构失衡的问题需要靠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引导人口的流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