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4 10:23:07
已经入职一个月了,还在纠结title,大胃你说这样我是不是离主管越来越远了?结底,这位小伙伴纠结点在于新工作的title太低,担心会影响以后的职业发展。可是,title真的重要吗?跳槽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给到高级经理的title。纸面上主管到高级经理,title上有很大提升,实际工作甚至是在倒退。关于title,职场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既不给预算,又不给人,那要么你的工作暂并不重要;要么这个title可能就只是个噱头。总之,在我们新工作的时,除了薪资title,我们还要分析这个岗位的含金量、团队的天花板、可以调动的资源,这些才是真正提升你的市场竞争力,让三年后的你更值钱的因素。
职场title升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小伙伴来信:我现在换工作的话心里是奔着主管岗位的,现在进了一家传统行业,抬头也还是专员。已经入职一个月了,还在纠结title,大胃你说这样我是不是离主管越来越远了?
结底,这位小伙伴纠结点在于新工作的title太低,担心会影响以后的职业发展。
可是,title真的重要吗?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在外企500强做主管,管理一个3个人的小团队。跳槽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给到高级经理的title。心里挺美的,可入职后才发现自己光杆司令。
“整个团队就我一个人,连组织培训搬桌子都要我自己做”,她苦笑着说。纸面上主管到高级经理,title上有很大提升,实际工作甚至是在倒退。
关于title,职场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同一个岗位,类似的工作内容,在一家公司是总监,在另外一家可能只是个专员。
大家不要执着于纸面的 title ,这些看不见的 title 才重要。
1、工作的含金量
含金量值指是个人在工作中的发挥空间。一般来说,越需要与其他人产生协作、越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面对的场景和挑战越多变的工作,个人的发挥空间越大,工作内容的含金量也就越高。
举个两个极端的例子:
客服是典型流程性的工作,工作内容日复一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也不会和其他人有很多的协作。这类有固定流程的工作,个人发挥空间其实很小。项目管理是典型协作性的工作,每天要应对不同类型的场景,需要协调不同业务背景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个人发挥空间更大,含金量也更高。
发挥空间大会让你经历更多,工作容错率也会更高,给你更多试错的机会。这对不断磨练个人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非常有帮助。
容错率越高,对个人发展越好
这些也不是只能在入职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在面试中,我们也可以洞察一二。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跟HR的沟通后,做个基本判断:入职后,大部分时间我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是,我劝你三思!
2、团队的天花板
我选Offer有一个原则:永远不要做团队中最聪明、最能干的那个。
听起来很奇怪,做最优秀的那个,才说明自己的价值更多,更有升职加薪的可能吗?当然这样说也没错。但从来外一个角度来看,你也就失去了向更优秀的人学习的机会。
永远不要做团队中最聪明的那个!
在优秀的团队,你会更优秀;在平庸的团队,你会更平庸。你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决定了职业发展的下限,你所在的团队和你共事的人则决定了你个人发展的上限。
我老板说过一句话: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部门的天花,因为团队和上级才是员工职业发展最大的天花板。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建议候选人在面试时,除了同直属上司和HR聊之外,如有可能,尽量也多和未来的同事聊聊。他们面试你,你也需要面试这个团队,看看这个团队的天花板在哪里。
3、可以调动的资源
真正的title取决于你可以调动的资源,如果任何资源都调动不了,就像开篇中那个悲催的盆友,给你一个总监的title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要做一个资源的光杆司令
那什么叫可以调动的资源?
预算:如果在培训部,有多少培训预算?如果在市场部,有多少钱给你做推广。很多时候,预算基本决定了公司对一件事的态度。人力:你不一定要直接带人,但你要知道有多少人可以调配。这些人力可能属于不同的团队,但需要时可以支援到你(淡然这也并不容易)。
既不给预算,又不给人,那要么你的工作暂并不重要;要么这个title可能就只是个噱头。无论是哪一种,对刚入职的你,都将是极其大的挑战。
最后一个很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每年给到多少外出学习和交流,充电和拓展视野的机会。除了做好事情,我们还需要外部的输入。
总之,在我们新工作的时,除了薪资title,我们还要分析这个岗位的含金量、团队的天花板、可以调动的资源,这些才是真正提升你的市场竞争力,让三年后的你更值钱的因素。所以,Title不重要,那些让你更值钱的东西才重要。
职场title升级相关阅读:
为什么剪头越来越贵?扒一扒Tony老师不会告诉你的理发店秘密
做个小调研,大家现在做一次头发多少钱?
是不是进门只是推个平头修下刘海,出门时却莫名其妙喜提TONY老师的微信和2000块的7折会员卡,只留下你和你那用定型喷雾撑起来的高颅顶一起在风中凌乱?
根据《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美发平均客单价是女性137块钱,男性95块,不知道你属于被平均的还是平均别人的?
无论哪种,你是不是也想过一样的问题,188一次的洗剪吹,到底谁在赚钱?技术总监设计总监、造型总监和首席设计师,到底啥区别?
以及,为什么理发店的女Tony那么少?
你的钱,都是给Tony交的进修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一家店、同一个理发师、同一个发型,某天突然就涨了30块,一问,原来Tony老师从资深总监升级到高级总监了。
光从Title来看,理发师的职场晋升路径,可比程序员快多了。
尽管我们国家对理发师有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但实际上,我们在价目表上看到的职称大多是每家店自己规定的,跟技术水平、工龄、用户满意度等等都有关系。
至于资深和高级到底有什么区别,别问,问就是——你的Tony去进修了。
Tony们和洗头小弟的工资,占一家理发店所有成本的40%-50%左右。除了店长、合伙人,其他各种价位的Tony基本上都是拿提成,提成比例一般是30%。而这部分的钱又直接跟理发师的头衔挂钩。
进修,可谓是理发界的涨价密码。
楼下的理发师告诉我们,他们每周一到周四上午10-12点都要固定在店内培训,而想从价位表最底端往上爬,除了日常培训,还得自费外出上课。一年至少三四次,便宜的四五千,贵的课程八九千甚至上万的也有。
不去培训,升级就会很慢,就跟打游戏一样,不氪金,很难的啦。
不过也不用担心Tony们,因为这些学费最后都会从我们消费者身上赚回来。更难的,其实是还在新手村里的洗头小妹、烫染小弟们。
在正式登上价目表前,需要通过短则2-3年、长则4-5年的学徒阶段。很多发型师在给你烫染的时候,会叫其他人过来调染膏、卷杠子、排杠子等等,他们就是助理。在真正“上头”理发前,他们至少得先练完几十颗假人头。
顺便说一下,假人头一颗两三百,从过肩长发剪到短发只能用两三次,另外好的剪刀、梳子,都得几百块甚至上千块。这些钱大部分都要理发师自己来出。
这也解释了开头我们问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一行女tony不多。
很多女性正是在助理的阶段,因为家庭因素或者资金不足等各种原因,退出了这个行业。尤其是怀孕的时候至少有一年时间不能接触染烫剂,之前积累下来的客源很容易就跑了,重新起步难度加倍。
所以这些年女理发师越来越少了,一推门进去7个精神小伙儿向你打招呼,5个还都是总监。
总之,如今理发店的培训和升级制度下,一个技术过关的发型师需要至少5-8年的时间,投入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资金,这些成本都转换成了高额的收费。
美发产品的成本,实际有多少?
除了用爱为Tony老师发的电,你付给理发店的钱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在购买美发产品。
不如先猜猜美发产品占到总成本的多少?30%,20%,还是更低?大胆猜,稍后公布答案。
前些年的理发店里还经常能看到整面墙的洗护产品,用马克笔标着尊贵的vip客人的名字,什么娟姐、芳姐、李总之类的,洗头的时候小弟一边按摩一边还会问你:“帅哥/美女,洗发水要升级下啵?刚做完染烫要好好护理下头发,再给你上点好点儿的护发素啵?”
这些年随着电商的普及,大家已经知道了所谓的高端洗护套装其实值不了多少钱,但又有了什么发膜、护发精油、蛋白精华等等,买过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说下值不值。
更多人踩过的坑,离不开烫发染发。虽然看不懂各种染膏的区别,但也不敢用太差的;烫完为了保持造型,一两百的护理咬咬牙也就加了。理发店正是看准了大家这种避险的心态,大胆地拔高了染烫、护理的价格。
但实际上,据业内人士透露,普通街边小理发店用的染发或烫发的药水进价基本上是10-30块,可以用三个头,染膏就更不用说了,两三块一只。至于烫发的机器,1000块左右就能搞定,平摊下来也没多少。
高端理发店的产品成本要贵一些,但各种洗护烫染产品的成本,一般只占到总成本的5%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让你觉得几百上千的烫染物超所值,理发店会用门面装潢、茶水零食、还有敷面膜、按摩肩颈等额外服务让你感到宾至如归。针对男性顾客,有的城市还出现了理发、修面一体的BarberShop,基础套餐都得两三百起步。
但实际上,美发产品完全不值这么多钱,这个定价只是为了平掉其他成本。
被租金压垮的理发店
除了前面说过的理发师工资,成本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租金。它占到理发店总成本的10%-20%,也是拖垮很多街边小理发店的关键。
从2010年以后,大城市的房租开始有了明显的上涨。为了对抗飞涨的租金,一开始,很多一线城市的发型师选择回流到三四线城市自己开店,虽然收费低一些,但盈利的部分都可以归自己,洗头小弟之间也常常流传着店长年入百万的传闻。
但很快的,理发店供大于求、过于内卷。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10年每年理发店的注册量几乎都在增加。截至2022年3月,中国现存的理发店超过135万家。现在走在任何一个社区主街道上,几乎每隔几十米就可以看到一家理发店。
而这里面90%的门店都是个体经营,剩下不到10%的连锁品牌中,也没有出现什么大公司、大品牌。甚至有数据显示,80%的理发店都是亏损的,真正盈利的不到20%。
根据美团发布的数据,2020年,包括美发美甲美容等在内的整个美业行业关店率是17.5%。近半数的理发店商家表示,主要问题就是房租水电费用付不起了。
租金越来越贵,怎么办?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还是多收钱。
也有的店选择离开热闹的居民区,转移到偏僻的写字楼里。代价是门店客流量大量减少,要想让人知道楼里面还有家理发店,就不得不借助网络增加曝光。
如果你有在点评软件上搜索过理发店,就会发现上面有不少29.9、39.9元的洗剪吹套餐,但这难得一见的羊毛一般只能让你薅一次。付钱的时候,洗头小弟和理发师会像保镖一样护送你到前台并登记你的姓名手机号。第二次还想享受优惠?那么充值卡了解一下。
要知道,能在你手机界面第一个跳出来的理发店,也是交了网页租金的,标配是一年1万块,要展示优惠信息和地区排名,还得额外交钱。这些钱最后谁来承担呢?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了。
看到这,你应该已经清楚了为什么理发店越来越贵。
理发店的未来路线
话虽如此,即便剪头发越来越贵,大部分理发师拿到手的也并没有很多。
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各地的理发师的平均月工资处于3000-6000元的范围之内,只有10%出头的理发师月收入能达到万元以上,并且很多是没有社保的,面对房租和生活成本的上涨,压力也很大。
他们中,59.9%的学历都在高中以下,十几岁的年纪就进了理发店当学徒,双手长期接触药水、每天久站十几个小时、吃饭常常不规律,赚得也就是个辛苦钱。
一个02年出生的理发师告诉我们,他14岁就辍学离开了老家,没什么文化,从学徒干起,居然也能在北京生活了下来。问他之后什么打算,他带点害羞地说,在学怎么拍短视频,做不成山城小栗旬,当个朝阳金城武也不错。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9年,整个美容美发行业的从业者规模已经突破了2700万。这里面当然有技术一般但靠着套路用户大赚一笔的,但也有踏踏实实真正把理发当作一门手艺的人。
大浪淘沙之后,能让我们甘心掏钱的,或许是这两种理发店:一种是确实有两把刷子,能够“设计”出发型的理发店,另一种是不烫染不办卡的十元快剪店,可以满足很多人“只想剪短一点”的需求,以量取胜。
它们一般都藏在超市负一层和商场角落,二三十平、两三把座椅,店里唯一的大件就是用来吸碎发的吸尘器。“什么感觉?便宜,但没有尊严!”
不过,这些年随着连锁的十元快剪越来越多,理发师的专业程度也上了一个台阶,很多厌倦了推销办卡的资深老Tony也转向了这些店,安安静静剪头,效果说不定比某些造型中心还要好。
其实,我们对理发店的吐槽都算是甜蜜的烦恼,比起读书时多留一厘米刘海都怕被教导主任盯上,现在至少剪什么发型、做什么颜色,都可以自己说了算。
或许每个人证明自己是个大人了的方式之一,就是去理发店搞个造型,甭管要交多少冤枉钱,不管是锡纸烫还是大波浪,也甭管最后会不会变成步惊云、罗文姬,追求的就是“我的头发想怎样就怎样”的自由自在。
随着年纪渐长,每个人最后可能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Tony,不再尝试新花样,也会从街头快剪转向高端美发店,要的就是剪了跟没剪一样的稳定发挥。
但不管哪种,每次理完发站起身、看着镜子抖抖碎发的仪式感,那种告诉自己剪了个头,生活就能“从头开始”的感觉,我们会一直需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骆若男、方婷,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