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蟹网 > 手游攻略 > 吃到什么程度是七分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吃到什么程度是七分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2023-04-13 11:14:27

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其实中医自古以来就主张吃饭不要过饱。《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意思就是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损伤脾胃。现代科学也证实,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只要长期坚持,不仅有助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头脑保持清醒。而如今,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最常见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再则,胃也是需要休息的,如果长期处于饱腹状态,胃得不到好的休息和调养,就会引发胃病。因为人在吃太饱时细胞发生了变异,失去了运动能力,以致致癌几率增加。然后,找到七分饱的点,把它作为日常食量。
吃到什么程度是七分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其实中医自古以来就主张吃饭不要过饱。《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意思就是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损伤脾胃。现代科学也证实,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只要长期坚持,不仅有助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头脑保持清醒。

吃太饱对身体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就和我们的拳头一样大,吃饱的话胃就会鼓起来。如果经常吃得过饱,加重脾胃负担,不仅引发肥胖,日久脾胃还容易受到损伤。如果脾胃出问题了,其他脏腑就容易出问题,而且很难恢复,长期饱食还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1、身材变形

吃太多最明显的危害就是会发胖,人经常性地吃下太多食物,会导致营养过剩,最终转化为脂肪,形成肥胖。而如今,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最常见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

2、损伤肠胃

吃的太饱时,胃的消化不及时,消化功能也会变慢,而食物就会一直堆积在胃里,加重胃的负担。再则,胃也是需要休息的,如果长期处于饱腹状态,胃得不到好的休息和调养,就会引发胃病。

3、大脑运转变慢

人们常常说“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虽然吃饱是能够给身体提供能量,但另一方面也会让你产生疲劳感,减慢工作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吃完饭就想睡觉的原因。

4、吃太饱会加大患癌几率

在东京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中指出,男性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的遗传因子活动能力降低,增加其患癌的概率。因为人在吃太饱时细胞发生了变异,失去了运动能力,以致致癌几率增加。

5、吃太饱能减寿

澳大利亚专家的研究进一步得出结论: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其寿命将增长20%-30%。

吃饭只吃七分饱

既然吃太饱有这么多坏处,那到底吃饭吃多少好呢?专家建议,七分饱是最健康的饮食方法。

那么究竟吃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七分饱呢?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就和我们的拳头一样大,吃饱的话胃就会鼓起来。我们可以把饱腹感和空腹感用10个级别来表示,建一个表格就很形象。如果是为了健康生活,吃到七分饱就可以了,如果你的体重属于超重(BMI>25),那就六分饱。

瘦子通常在第3或者第4级的时候才考虑吃东西,而胖子通常在第5、第6级的时候就开始吃零食,很少让自己的胃达到3、4级。绝大多数肥胖的人习惯在闲得无聊的时候就想马上吃点东西,胃只要稍微有空隙,就马上开始往嘴巴里塞东西吃。其实吃太饱对身体危害大,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肥胖,长期饱食还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看似很简单的七分饱,其实也是需要自控力的。尤其对于吃货们来说,看到美食十头牛都拉不住!所以,日常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规律饮食:吃饭时间要规律,尽量不要出现太饿的情况,因为人在很饿时吃饭会过快,很容易吃撑。极度饥饿时先喝一点温热的粥暖暖胃。

细嚼慢咽:吃饭太快很容易导致进食过多,人吃饱后大脑接收到吃饱的信息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吃的太快,大脑接收到信息时就已经吃撑了。专家建议,一口饭至少要嚼20下,吃饭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最好。

换小工具:家里的勺子和碗都换成小号的,这样吃的少了,还能减慢吃饭速度。

少精多粗: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让胃提前感受到饱,有利于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宝粥,吃汤面,都容易让七分饱的感觉提前到来。另外,多吃一些粗粮杂粮、高纤维蔬菜增强饱腹感。

饭后散步半小时:切忌饭后立即运动,也不要选择跑步、球类、游泳等大运动量的运动。

其实,有了七分饱的意识,就是好的开始。人们摸索自己七分饱的饭量,需要一个不断感受和调整的过程。有一个标准需要牢记,那就是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这顿吃了七分饱,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也就是说,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对饱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备。不过,对不同级别饱的感受,一定要在专心致志进食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如果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从而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同样,只有细嚼慢咽,才会感受到自己对食物的变化:饥饿感的消退,吃饭速度的减慢,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不同饱感程度的区别。然后,找到七分饱的点,把它作为日常食量。

“病从口入”这四个字,不光是提醒我们注意饮食的卫生和安全,也提醒我们:图一时的口腹之欲,对身体有害无益。

吃到什么程度是七分饱相关阅读:

都知道“吃饭七分饱”养生,可少有人知七分饱的标准,医生告诉你

从古至今,就有吃饭吃七分饱的说法,小到民间寻常百姓,大到朝间大臣甚至帝王,历来都讲究吃饭七分饱这个说法,那么,为什么吃饭吃七分饱是最好的?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有科学根据的。

当今很多科学家也以“饭吃七分饱”作为研究题目,对各种动物进行节食研究,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跟踪人体自身的进食,进而得出科学结论“吃饭吃七分饱有益于身体健康”。

相信很多人都有在吃太饱后,就犯困想睡觉,甚至撑的都走不动路,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科学研究为在人体这个机制中,各种器官都分工合作为人体的正常运行而努力。

吃饭时,消化系统,也就是肠胃要对食物进行消化,当一个人吃太饱时,需要消化的食物也就太多,故而胃就得加强消化能力。而当肠胃消化能力还不足时,就会向其他部位“调兵遣将”,此时,血液循环就供应不上,从而造成缺氧状态,自然而然的,人就昏昏欲睡。而长期吃饭过于太饱的人还会消化不良。

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以及能量是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种是人本身产生,很大一部分是从食物中摄取,正所谓过量就会适得其反,起到不好的效果。科学研究,吃饭十分饱的人较七分饱的人容易患肥胖症,饮食规律,吃饭七分饱的人更长寿。中医讲究养生而并非治病,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患有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嘱咐少吃多餐七分饱,是因为再多吃的话,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人体在一天24小时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体内的能量,中医的养生实际上是讲究消耗多少补充多少,过量和不足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试想如果一个人本来只能扛100斤,现在扛200斤,这肯定是不行的。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七分饱?

七分饱的时候会明显感觉自己不再饥饿,而是身体有了力量,但是会觉得自己还能吃,还想吃,可进食速度却放慢了许多,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要注意控制进食,再吃,可就超过七分饱,直奔八分饱了!七分饱在下一顿饭之前也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不需要提前进食,长期坚持会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上顿吃太饱下顿不想吃。

相关文章

手机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xxxxx@163.com 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