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蟹网 > 手游攻略 > 年轻人正重拾“笨手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年轻人正重拾“笨手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2023-04-12 16:09:56

你是否厌倦了一直盯着智能手机,无休止且麻木地划动着屏幕?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Z世代”是数字技术的“数媒土著”,他们却正在逐渐抛弃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转而偏向使用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传统非智能“笨手机”,或称“砖头机”,本质上是没有大屏幕和大量应用程序的复古手机,也就是十几年前的老式手机。据《日本时报》报道,年轻人放弃智能手机是为了减少焦虑、脑雾和精神压力。但一些人认为,随着美国年轻人重新使用极简主义的“笨手机”,这一数字正在发生变化。
年轻人正重拾“笨手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你是否厌倦了一直盯着智能手机,无休止且麻木地划动着屏幕?是否感受到持续不断的通知和一天24小时与世界连接的压力?

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Z世代”是数字技术的“数媒土著”,他们却正在逐渐抛弃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转而偏向使用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传统非智能“笨手机”,或称“砖头机”,本质上是没有大屏幕和大量应用程序的复古手机,也就是十几年前的老式手机。

图片源于网络 图文无关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近日报道,尽管这些年来,老式手机变得越来越过时,在2007年iPhone问世之前的21世纪初达到顶峰,但“Z世代”正在推动这些设备在美国的复兴。

年轻人屏幕疲劳

据《日本时报》报道,年轻人放弃智能手机是为了减少焦虑、脑雾和精神压力。

著名论坛“红迪网”的一位成员表示,他发现自己很容易精神紧张,但自从改用“笨手机”后,整体感觉好多了。该网友还表示,当他不停地使用智能手机时,会感觉有脑雾,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在社交媒体上滚动翻看短视频会削弱其做事情的动力。

另一位“红迪网”用户表示,智能手机会导致焦虑,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也更疏远。

今年1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屏幕使用时间增加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报告称,如今,97%的青少年每天都会在某个时间点上网,而且将近46%的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线。

欲远离负面威胁

此外,纽约罗切斯特戈利萨诺儿童医院儿科医生伊丽莎白·默里博士表示,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公民是一项技能,因此人们需要从小就教孩子们如何进入数字世界。然而,社交媒体上有许多威胁,就在孩子们的“指尖”。

美国“电影观影”网站报道称,类似电视剧《亢奋》这样的充满露骨的暴力、毒品等的影视内容将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

CNBC报道称,“Z世代”尤其意识到,过度玩手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他们又“重拾”老式功能型手机。

制造商迎合趋势

据CNBC报道,诺基亚手机制造商HMD Global表示,2022年,尽管在全球范围内,翻盖式和滑盖式功能型手机的销量有所下降,但在2022年的每个月,该公司都售出了数万部这种设备,其包括GPS或音乐存储等附加功能。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功能型手机销量的近80%来自中东、非洲和印度。但一些人认为,随着美国年轻人重新使用极简主义的“笨手机”,这一数字正在发生变化。

对“笨手机”的需求不断增长,还有部分原因是一些新兴运动的带动,其中包括路德俱乐部等组织。路德俱乐部是美国纽约市青少年在2022年创立的一个组织,他们将智能手机统一换成了翻盖手机。

“笨手机”制造商正在迎合这一趋势,希望通过推广“笨手机”,让人们减少在手机和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

Light公司开发的“笨手机”也允许用户收听音乐和播客,并通过蓝牙连接到耳机。然而,该公司承诺其手机“永远不会有社交媒体、‘标题党’新闻、电子邮件、互联网浏览器或任何其他引发焦虑的无限信息流”。

Light联合创始人乔·奥利耶表示,他们试图做的不是创造一款愚蠢的手机,而是创造一款更有目的性的手机,即一款高端、小巧的手机,这本身并不是反科技的。

他认为,这可让人们更加有意识地选择如何以及何时使用哪些方面的技术,来提高生活质量。

(科技日报 记者 张佳欣)

年轻人正重拾“笨手机”相关阅读:

从智障手机爱疯开始 聊聊智能手机的未来发展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手机发展到今天,进入了一个堆叠硬件的时代。各大厂商所谓的创新,只是在做加法——更高的像素、更精细的屏幕、更多的摄像头、更大的电池、更快的CPU……,这特么简直是在侮辱创新。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杰哥打算述古论今,大开脑洞,舌绽莲花,口吐真言。

十多年前,只要是初次使用基于某种系统的智能手机,杰哥都得折腾一个多月才算入门,不亚于重新学了一次电脑。而iPhone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别误会!杰哥从来都不是果粉,一直鄙视“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改变世界”的彩虹屁。因为,俺会用智能手机,iPhone作为傻瓜化的易用手机,改变的只是一群把智能机当功能机用的人。

 

硬件层面上,除了多点触控的电容屏,“爱疯”无一创新。(注意关键词:多点触控!)当然,这的确是很优秀的功能。至于只能续航半天也要做轻薄,然后让大家买个厚重的移动充电宝……只能说是一种创新的忽悠技巧。

记得试用初代iPhone时,发现这货甚至连壁纸与铃声都不能添加,杰哥上手就气乐了,妈的智障!至于自定义开机动画与音效?设置挂断电话时对方听到的提示声?用虚拟内存增加RAM?修改APP的图标和显示名称?即使是现在,苹果、安卓还得越狱、root后深度修改才有可能实现。而十几年前的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上就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轻松魔改。诺基亚还将闹钟模块独立于塞班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关机响铃。所以,杰哥曾经认为iPhone是智障手机……。但是,苹果办到了黑莓、诺基亚、HTC等老牌厂商想做却未做成的事,IOS 2.0.1开始搭载的App Store真正让智能手机变得简单好用。

 

在iPhone流行之前,大多数用户都把搭载了塞班、Windows Mobile、WebOS以及BlackBerry OS等系统的智能手机当作功能机来打电话发短信,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装软件,更不知道如何修改系统设置。虽然诺基亚也推出了OVI商店,却执着于使用老旧的塞班系统,没有跟上手机娱乐化的这股潮流,最后是失败告终。

App Store让许多人简简单单学会了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他们把使用各种APP当作是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大叫着太酷了,卖肾也要爱疯……却对硬件、系统层面的名堂一无所知!甚至认为安卓和苹果都一样,反正那些用惯了的APP都有就行了。

 

但是,这样的用户才是主流,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因为,商业化的产品就应该让用户轻松易用,而不是强迫用户学习其艰难的使用方法。由此可推导出一条颠覆式科技产品的铁则!创新型产品必须让人更懒更笨的使用,才能引领行业,面向未来。

现在,请把疯狂堆料、舔肥、抢首发的各大手机厂商的自嗨式营销说辞忽略,完全从易用角度出发,看向未来的“手机”。也别看得过于遥远,什么脑机、量子态、意识传送这些太科幻的就别考虑了。

 

先来一段饶舌,手机一词打引号,是因为未来的手机很可能不再是手机。作为又懒又笨的人,必须用手操作的机器,卖给谁呢?未来的“手机”,应该是虚拟的,运营商提供一块云空间作为“手机”,套餐以云空间容量与流量来计费,也有手机号码绑定物联网设备,让个人所有的终端形成一个局域网互相配合使用。而衣领、眼镜架等靠近口耳的用品都会有送话器传音入密,同时配置人工智能麦克风,只捕捉你的声音,需要私密聊天时,还可以用戒指蒙嘴通话。

 

至于随身的游戏、娱乐功能,由于无线宽带与云计算、IPV6等技术的普及,你只需要随身带上“显示器”就行。此时的便携显示器应该都是极致柔韧屏,可折叠、可卷动,能放口袋,也能当皮带拴腰上,或者就是根裤带,让“一起玩手机”成为20后年轻人约炮的梗。也有可能电池技术,甚至是无线供电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便携式全息投影已经轻松实现,手环、项链或者衣服上的扣子都可以在你面前的空气中投放画面,根本无须显示器了。

操作方面,物联网设备都能自学习,听得懂大家天南海北的口音与方言,看得懂眼神和手势,例如你起身上厕所,正在追剧的“手机”就自动暂停,不用你去摁一下。至少……打字已经不需要了,方便大家更懒更笨地使用。

然而,现在的各种智能设备不仅是AI程度非常低,还缺少一呼百应的龙头企业,犹如iPhone之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参考iPhone的崛起,谁能做出物联网时代的App Store,整合软硬件与网络方面的生态链,才能创造出跨时代的新型手机。App Store用在这里只是一个代称,未来所需的绝不只是做一个应用商店,还须建立物联网行业的标准与规范……注意,不是开开会、写个发展计划,指定的那种标准规范。而是需要开辟出新的商业模式,让全球的软硬件厂商有利可图,踊跃参与,共同建立并逐渐完善的标准规范。

所以,目前最像能发展出未来手机的国产品牌,是生态链整合得最好的小米,但小米作为真民企,没有足够的行业领袖权限,除非它能开挂般获得某部门贴心贴肺的支持。束手束脚的国企就别指望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它们必然的生存方式,冒着风险去进行商业模式上的整合创新是它们天生短板。

 

智能手机需要真正的变革,现在这些组装硬件傍安卓就能赚钱的厂商,可能缺乏动力。或许可以看向汽车行业,无人驾驶汽车拥有物联网所需的一切,其本身的发展就是在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高速低延迟网络、人工智能、仿生技术、环保能源等未来前沿科技。并且最有希望突破现有电池技术的瓶颈,为电子产品带来革命性变化。

以上只是杰哥一家之言,小伙伴们怎么看呢?你们认为智能手机会如何发展?

相关文章

手机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xxxxx@163.com 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