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1:16:00
央企“李鬼”频繁出没,煤炭巨头国家能源集团公布17家假冒子公司。4月10日晚,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告称,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子公司,以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经集团核实,以下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国家能源集团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国家能源集团无关。国家能源集团公布了17家假冒国企名单,其中包括此前已连遭三家央企、国企打假的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央企李鬼横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央企“李鬼”频繁出没,煤炭巨头国家能源集团公布17家假冒子公司。
4月10日晚,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家能源集团”)公告称,近期,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子公司,以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经集团核实,以下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国家能源集团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国家能源集团无关。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国家能源集团公布了17家假冒国企名单,其中包括此前已连遭三家央企、国企打假的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恒基业”)。
图源:国家能源集团官微
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产业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在世界500强排名第85位。
澎湃新闻从天眼查了解到,国恒基业成立于今年1月30日,法定代表人张奔,曾用名“北京国恒基业控股有限公司”,登记的大“股东”包括国调基金、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
4月8日,中核集团控股子公司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下称“中核汇能”)率先发声,表示国恒基业为假冒子公司,与中核汇能无任何关系。4月9日下午,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下称“国调基金”)也发表声明称,国恒基业未获得公司认可或授权,与国调基金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
4月9日晚,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投”)发布声明表示,近期发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国恒基业、中自云智慧城市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丝路国华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为国家电投子公司。经核实,上述三家公司及其设立的系列子公司与我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
事实上,近年来假央企、伪国企的存在已经是“屡见不鲜”,而央企、国企也是深受其害。2021年10月,26家央企相继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告了353家假冒国企名单,通告社会各界所列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也多次出手打击。2021年、2022年,国资委对“假央企”和“伪国企”进行集中公示,共揪出528家“李鬼”。
去年11月17日,国资委在官方网站上线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信息查询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所属企业基本信息查询服务。
据悉,社会公众可登录查询平台,输入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编码查询该企业是否为中央企业所属企业,如为中央企业所属企业,则可查看该企业所归属中央企业、与所归属中央企业的关系、产权级次、注册地、注册资本、持股比例最大的中央企业股东及其持股比例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闻在上述查询平台输入“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查到任何相关信息。
此外,近年来针对央企、国企的假冒行为还包括以其名义发布虚假应用程序,提供虚假“投资产品”等。
国家能源集团去年8月曾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假冒“国家能源集团”名义发布手机应用程序,建立虚假“国家能源官方微信群”,并提供虚假的“神东矿区”“朔黄铁路”等所谓“投资产品”。经核实,该APP并非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其使用集团名号和商标的行为未经任何授权,其发布的一切活动和产品均与集团无关。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王晶晶)
【编辑:符樱】
【来源:澎湃新闻】
央企李鬼横行相关阅读:
四年骗80亿,假央企花式骗钱的手法让人防不胜防!
这些年,一直有关于假央企的新闻曝出。
4月8日晚间,央企“中核汇能”接连通过其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称一家名为“国恒基业控股集团”的公司,假冒自己的下属子公司,并可能存在不法商业活动。假央企四年骗80亿,假央企“李鬼”骗钱用的是何种手法?
中国数字经济之父宏皓分析:
假央企“李鬼”骗钱手法之一,典型案例:中铁中基集团就是典型中的典型:打着“中铁”的名号,在短短4年时间里,利用“伪私募产品”非法集资近80亿元,造成1500余名投资者实际损失80亿元。这个假央企背靠的就是大家对于中铁这个母公司的信任而骗取投资者的钱。去年的12月,这家“围猎”高净值人群的“假央企”,被处罚金1亿元,主要责任人孟晨、岑鹏被判处无期徒刑。
假央企“李鬼”骗钱手法之二:伪造豪华阵容,某假央企组织搞出个‘中央企业科创联盟‘的非法组织,伪造了虚假的豪华阵容,在社会行骗,先是骗你入会,交会费,再搞非法集资。查这种假央企组织‘中央企业科创联盟‘是不是非法组织,到民政部官网一查便知真假,所有的社会组织,社团组织都必须到民政部注册,那些名头很大的央企业联盟,各种所谓的联盟,只要到民政部官网一查便知真假。现在民政部对于“联盟”性质的团体审查很严格,是真是假大家要明辨起来也很容易,要避免落入非法集资的圈套。
假央企“李鬼”骗钱手法之三:冒充央企业基金非法宣传推介,骗取投资者资金和信息
通过手机APP、自媒体等渠道进行非法宣传推介,骗取投资者资金和信息。从中信建投基金的澄清中可以看到,“李鬼”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做单、做任务返佣”等活动或服务,要求投资者将资金划入私人账户或向投资者索取账户密码,是“李鬼”所使用的作案手法。其实这些“做单返佣”的做法一直都在被公安打击,投资者千万不要被一点蝇头小利所蒙骗。
假央企“李鬼”骗钱手法之四:公募“李鬼”频出没
包括海富通基金、中航基金、新沃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募机构发布公告称,其名称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网络诈骗活动,网络上有不法分子通过各种聊天软件,散布假冒海富通 APP 的链接诱导客户安装,以及在自媒体发布虚假的海富通客服热线,假冒海富通工作人员,组织线下会议,进而通过虚假的产品业绩以及超高收益率诱骗客户进行充值、发展下线的非法诈骗活动。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欺骗投资者。因此,投资者在购买任何理财产品时,千万不能通过非官方渠道打开链接,一定要在基金官网或者券商官网上查询产品信息才是真实有效的。
假央企“李鬼”骗钱手法之四:“李鬼”在电话、APP中“坚称”自己来自某券商
不法分子利用网站、电话等渠道冒充证券公司或其合作伙伴,以推荐股票、承诺收益、收取会员费或指导费、委托理财等方式开展非法证券活动的情况频频发生。随着近年来各类自媒体、网络视频直播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也通过这些新的传播渠道开展非法证券经营活动。现在经常会在一些股票软件里看到有的链接号码等,投资者一定要谨慎,不要去打开这些链接,也不要去添加这些人的号码。
此前,国资委曾多次出手“打假”
国资委长期以来一直对打击假冒国企高度重视。2021年10月,26家中央企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告了353户假冒国企名单。2022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了第二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涉及企业超500家。
长期以来,部分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公章、虚假证件等方式,恶意将企业注册为中央企业下属子公司,公司名都是核成与央企非常相似的,现在有很多中介都是卖一些名称很好听的像央企名头的企业给客户,冒用中央企业名号开展经济活动,挂靠的“假央企”“伪国企”向下延伸扩张,乱象丛生,顶着国企名义招摇撞骗,甚至从事骗取银行贷款、欺骗社会公众和地方政府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给央企的信誉造成了伤害。
我们不能固化思维地认为背靠央企好乘凉,一听是央企找你合作,马上就觉得零风险,资金肯定拖不了,现在也有一些民企用复杂的层级关系挂上央企的孙公司,在天眼查查起来也要费一番周折,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实力淡薄,要挂上央企的名头在外谈生意才能有可信度,才能拿大项目。要整治这些乱象丛生的真假央企,还是必须从根源上梳理清楚这些央企的庞杂的子公司孙公司,该合并清理的都合并或注销了。民营企业做生意也要多留一个心眼,动动手,去网上查一下对方的真实信息,不要被对方的高大上的背景给迷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