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蟹网 > 手游攻略 > 什么是失望性情感隔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失望性情感隔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2023-04-11 15:38:16

什么样的伴侣最容易让人抓狂?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一开口就像机关枪的那种,堵都堵不住。其实,还有一种看起来很平和,永远也吵不起来,不论发生了什么。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你遇到了一个情感隔离型伴侣。但知子的男友永远是温和、理智的。一次次得不到想要的回应,知子灰心了,提出分手。所谓亲密是指我们有共同的情感体验,而这部分,往往被超理智的人隔离掉了。不管你是不是一个情感隔离的人,都需要学会:如何跟伴侣表达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
什么是失望性情感隔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什么样的伴侣最容易让人抓狂?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一开口就像机关枪的那种,堵都堵不住。

其实,还有一种看起来很平和,永远也吵不起来,不论发生了什么。面对他,总像面对一堵墙。你发脾气,他无动于衷;你讲道理,他说你小题大做;你的这口气就那么憋着发不出来,一次次消磨之后,你的脾气越来越差,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你遇到了一个情感隔离型伴侣。

情感隔离型伴侣带来的体验

知子在亲密关系中非常迷茫。男友性格平和,但她总是感受不到他的情绪。一开始,知子被男友吸引,觉得他很好相处。可慢慢发现:自己从来摸不准他到底在想什么。

一次,男友的室友喝多了,当着他的面约知子看电影。知子担心男友吃醋,想解释,可男友却说:“去呗”。在别的情侣那里,这样的事可能不会发生。但知子的男友永远是温和、理智的。知子和他在一起很自由,却总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一次次得不到想要的回应,知子灰心了,提出分手。

朋友安慰知子:“他不是不喜欢你,他就是神经大条而已,什么都不在乎。”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有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吗?也许他不是不在乎,只是隔离了情绪。

冷漠的人只是想自保

担心承诺了无法兑现,就变成不去承诺的人;讨厌努力了却得不到,于是索性不去努力;害怕期待破灭,干脆不去期待任何事……为了避免失望、伤害,他们把自己伪装起来,他们压抑所有的感受,认为“只要我无所谓,别人就不能伤到我。”只要感受不存在,世界就是安全的。这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有一种生存姿态是“超理智”。所谓生存姿态,就是一个人在成长中发展出的应对外界的行为习惯。

感受不重要,客观现实才重要。带着这样的行为习惯,他们忽略自己的同时,也忽略了别人。

“我不能轻易表达真实的自己,会被拒绝的。”为了减少潜在的伤害,他隐藏了自己的情感。

殊不知,拒绝感受,也是在拒绝亲密。没有争吵不等于爱,和一个没有感受的人相处,伴侣感受到的是时时刻刻的拒绝。

就像知子,跟男友在一起越久越没有安全感,越不确定他们的关系。她不知道男友到底在不在乎她。自己的苦恼、纠结也没法跟他说,就算说了,男友也不会给予反馈。

所谓亲密是指我们有共同的情感体验,而这部分,往往被超理智的人隔离掉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朋友曾讲起他自己的经历:小时候,父母总是吵架。有一次,邻居来家里串门,聊天气氛本来很好。但父母不知道为什么争执了起来,邻居劝慰了几句走了。之后,父母开始大吵,争得面红耳赤。那一晚,母亲把自己反锁在卧室整晚没出来。

第二天早上,他推门进去,看到母亲在床头放了一把刀。“看到那把刀,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他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关门出去了。他不知道母亲要用这把刀做什么,也不敢去问。于是,索性假装没看到,假装一切都不会发生。

这就是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当一种感情太强烈,无法承受时,干脆就把这种感情压抑掉。这就意味着它没有了,“我也就安全了。”但事实上,因为害怕那个矛盾,害怕面对之后无法控制,他们选择隔离了情绪。长年累月下来,他们也隔离了内在某部分的自己。那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自己,只要感觉到危险,立马把自己“武装”起来。于是,隔阂就在这样的武装中一点点变大。

如何走出情感隔离

如果有个情感隔离的伴侣,怎么办?

有一对夫妻,妻子总是特别生气,因为他们吵架时,丈夫总是一言不发。妻子受不了,感觉自己总是打在棉花上。后来,在咨询室里,丈夫说出了原因:“我生气时,心里总有条‘恶龙’在咆哮,很害怕把那条恶龙放出来会伤害她,所以很努力地克制自己。”

情感隔离的伴侣并不是不爱,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不会和负面情绪相处。也许是成长在吵架的家庭,见过了太多不堪,他们把失控的、不堪的部分锁了起来,以此避免再次被伤害。这也许是一种自保,但在之后的生活中,成了一种制约。

过去的不幸,如果可以在亲密关系里治愈,是幸运的。但这并不是说,治愈就是伴侣该承担的责任,治愈的前提是爱。

如果,你不能包容这个受伤的Ta。也要明白,即使你选择放弃,也不是你的错。因为一段关系能不能延续,本就是两个人共同决定的。

如果,你选择继续,可参考以下方法:

1.多一些包容,引导Ta一点点表达情绪

情感隔离的人,面对激烈的情绪总是不知所措。为了对抗这种激烈,他们会习惯性地把自己裹起来。所以,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有情绪是可以的。

发生矛盾时,多一点耐心,引导Ta说出自己的感觉。告诉Ta:“分歧是难免的,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让Ta感受到安全。

不要急着指责,给Ta一个空间,让Ta安全地暴露情绪,让Ta慢慢跟自己贴近。

很多时候,情绪只有被允许,才能正常流露出来。情绪流动之后,人才会变得鲜活。

2.重视Ta表达的部分,让Ta觉得表达是有用的

对情感隔离的人来说,表达感受是不太容易的。所以一旦他们表达了,试着给他们一些正向的反馈,做一些积极的调整。如,Ta说自己很累,搞清楚Ta累在哪儿,试着看能不能帮忙承担一些。

Ta一旦发现,遇到事情除了逃避还可以沟通解决,而且沟通解决是更有效的。慢慢地,Ta就能学到新的行为模式。

3.给Ta树立榜样

伴侣“刀枪不入”真的是件很让人抓狂的事。但是这种时候,如果你能稳住自己,不被情绪裹挟,好好说话,好好解决问题,Ta也会学习到新的经验。

也可以主动分享遇到冲突时你的做法,拓展Ta的认知,让Ta看到另一种活法。

如果你是关系里那个情感隔离的人,你需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情绪并不可怕,试着做一些情绪宣泄,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试着把深埋在心底的情绪发泄出来。

其次,你要学习新的应对模式。伤心失落时,怎么表达情绪,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也不伤害别人的方式。只要你愿意改变,就是走出情感隔离的开始。

不管你是不是一个情感隔离的人,都需要学会:如何跟伴侣表达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怎么去面对问题。当你们一起成为更有弹性、更包容的人时,你们的关系也会更稳固。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来源:中国妇女报

什么是失望性情感隔离相关阅读:

什么是隐匿性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有哪些典型的表现?

什么是隐匿性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情感性精神病。情绪低落以及与之相关的认知和行为障碍,构成了抑郁症的心理学症状。除此之外,抑郁症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即抑郁症的躯体化生物学症状。

而抑郁症中有一部分患者往往以躯体不适为突出的主诉,认为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有的患者在抑郁症明确诊断之前,四处求医、久治不愈,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始终得不到明确的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这种类型的抑郁症称之为隐匿性抑郁症。

该病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指的是将抑郁症状“隐藏”起来,不易被人发现的抑郁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大,隐匿性抑郁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心身健康 , 并逐渐困扰人们的正常生活。

探究隐匿性抑郁症时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患者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痛苦,别人又怎么可能知道呢?患者又该如何从疾病中走出来呢?

最好的方法是去识别隐匿性抑郁症的综合症状有哪些。

什么是综合症状呢?它指的是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行为与信念,就像烧菜的时候,盐和味精总是一起放进去一样。假如找到了其中一个,就代表找到了另一个。识别出综合症状,就如同给相机安上了镜头。

不管是为了隐匿性抑郁症患者自己,还是作为他们的父母、治疗师、老师或是朋友来说,了解这些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对于这种不符合传统抑郁症诊断标准、却可以预见其害处的症状更加予以重视。

下面是隐匿性抑郁症的10种表现。

这些表现并不会在某一个隐匿性抑郁症患者身上都得到体现。但是,如果有人患上了隐匿性抑郁症,这些表现却是相当一致的。

01 完美主义

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常常会表现出高度的完美主义,脑中会不断重复批判性的话语,这会导致强烈的羞耻感。

首先是有完美主义倾向。这种人试图把事情做到最好,“如果有件事是值得去做的,那么就该把它做好”。因此只要没做到最好,他就会默默地苛责自己。他可能会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给自己留一些余地——比如他会笑着开玩笑说:如果以命相抵,他绝不会冒险做这事。又或者他不会开这样的玩笑,但如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话,他就会要求事情做到完美,特别是如果还会有人看到和评价这件事的话,更是如此。

他会是满分的家长、最为伶牙俐齿的律师、班级中的第一名或是群体里最棒的伙伴。

他会不断地衡量和评估自己的状态,如果没达到先前的期望值,就会被压力所吞没。羞耻感会影响到他的一举一动和他的整个内心世界。

02 承担过重的责任

这种人把责任、义务以及忠诚放在第一位,人们在紧要关头时总会指望他。他总会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并去寻找解决方案。

他会是一个很好的领导,但是他常常做不好授权。这种责任感会给他带来痛苦,因为他很容易责备自己,而不是花些时间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种倾向会导致他很容易受人操纵。

03 很难接受和表达痛苦的情绪

当我坐在一个对我露出灿烂的笑容,与此同时却讲述他遭受的重大损失以及失望感的人面前时,我明白,我要努力让其揭露他的伤疤,但也并非总能做得到。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我开始问自己,他到底怎么了?

这些罹患隐匿性抑郁症的人,回避和否认了愤怒,他们习惯把悲伤放逐到了心灵所不及之处。在他们看来,失望感是给那些哀怨的人们的,他们甚至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这些情绪。

他们大部分时间只会用头脑去分析、解释以及反复思考问题,而不是问问自己的内心。

04 非常焦虑,回避那些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

这种人不会很自在地活在当下。如果他做瑜伽的话,会很讨厌结束时的姿势,因为这要求他深呼吸和放松。他可能会喜欢烹饪,但却很难做到与客人们坐在一起尽情享用美食。

他对于掌控感的需求非常强烈,以至于他会花很长时间去担心打破其掌控感的事情的发生。讽刺的是,他会认为有必要把这种担忧隐藏起来。所以别人可能发现不了他的情绪状态。别人会摇摇头并说道,“你看起来对任何事情都不会上心,你为什么不会为小事而烦恼啊?”

他希望自己看上去得心应手,做事不费多少力气,于是他用微笑隐藏了自己的担忧。

05 通过外部成就来获得自我价值感

“我们有多优秀啊,你看,这是我们最近一次取得的成绩!!”

这种人依靠参与活动和取得成就来摆脱内在不断涌出的不安全感和恐惧。

一般来说,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倾向,如果哪天心情不好,就会做一些一直以来拖延的事情,来让自己开心起来。又或者,得到了升迁的机会,或有人发来短信,表达我们的善心对他们来讲有多重要,都能让我们开心。

但这种人有点过头了。他只知道成就与任务会使他受到尊重,于是不断地完成各种外部成就,而这就是问题所在。

06 特别关心他人是否幸福,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隐匿性抑郁症常常关心他人,这不是虚假的关心,也不是勉强的或是不真诚的关心,这是真正的关心:因为这种人善于关心他人。

然而,尽管他也可能无法摆脱过去的痛苦,他也不想别人也同样关心他,让别人体验到哪怕一点点的不安全感。

伴侣或者亲近的人可能知道他很痛苦,但他们不会讨论这些事情。他设立起一道屏障,以防他人发现他陷入了孤单寂寞、精疲力竭、空虚无聊或者过度压力 的境地。

如果他脑中出现了自杀的念头,事态就会变得特别严重,而且他不会求助。

更严重的是,即使他向别人求助,别人也不会相信他。“什么?你很低落?你可是拥有了一切啊。”这会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07 忽视过去或现在所受的伤害或虐待

情感隔离也是一种能力。情感隔离是指在感到受伤、难过、失望、恐惧以及愤怒的时候,将这些情绪隔离,直到有能力去处理这些情绪的时候为止。

心理健康的人几乎时刻都会这样做。我们甚至可以在开心的时候做,要知道,在有些场合,并不适合放声歌唱。

然而,如果是隐匿性抑郁症患者的话,会死板地过度情感隔离。他会将自己的痛苦锁进头脑中的一个坚固的“箱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情绪塞进心灵的幽暗角落。这会使他否认掉在过去或当下令他痛苦的事情。

08 伴有精神疾病,想要掌控焦虑或摆脱焦虑

这种人对生活充满了掌控欲。

因此,伴随隐匿性抑郁症的精神疾病可能源于掌控欲,比如进食障碍或强迫症等。

他还会利用酒精或其他镇静类药物来从焦虑感中解脱出来。

09 过于相信感恩是幸福的基础

我相信感恩的力量。人们通常会确信地说,“感恩是个好习惯,这会使人变得积极,对生活充满感激。”

然而,如果将其过度解读,或是患上了隐匿性抑郁症的话,假若对生活的态度不积极,会令他们感到内疚,甚至羞耻。

自我同情?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好事。所以任何对自我的同情都会被解读为抱怨,而那是不被允许的。

10 人际交往有障碍,但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对这种人来说,向别人,特别是亲密的人表达脆弱是很难的。

因为他一直想让自己变得更高效,并且取得很高的成就,不像是那种与他人容易建立亲密感的人。并且他找的伴侣很可能也是不允许表达脆弱或无法表达脆弱的人。

他的亲密关系基本源于能为彼此做的事,而不是彼此心中的感觉。他们将生活重心放在孩子或是事业上。当然,在别人看来,可能他们还挺“般配”的。

相关文章

手机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版权属原著所有,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如有侵权,敬请来信联系我们,xxxxx@163.com 我们立刻删除。